你應該有相同體會: 在運動知識高漲的年代,人們想到運動就會與健康畫上等號,詢問一個禮拜運動三天,卻還是有許多人常抱怨運動沒效果、”瘦”不了或瘦太慢,如果屏除身體狀況和一些外在因素,運動本身出現什麼問題呢!? |
如果一週運動超過三天,在現代忙碌的社會來說,著實的不容易,但許多人很納悶,運動這麼多怎麼沒瘦多少。這裡提供幾個方向給大家思考,第一、吃進去的比消耗的多;第二、沒有適度的肌力訓練,研究顯示肌力訓練有助於脂肪的燃燒;第三、如果前兩項都有顧及到,那麼很有可能「強度」出問題啦!
在之前《運動促進健康,強度決定”強”壯的程”度”!》提到監測運動強度的辦法,而許多研究指出想要達到健康減肥的效果,運動強度至少是中高強度,更具體來說需達到最大心跳率的60%以上(計算可參考《運動促進健康,強度決定”強”壯的程”度”!》),進行20~30分鐘以上,然而所謂的中或高強度是什麼感覺呢?
如果沒有任何儀器設備,運動前要你計算自己的心跳率,然後運動完氣喘吁吁還要測量自己脈搏,光想到這裡運動興致大概就減半了吧。如果不想這麼麻煩,一般民眾可以利用「說話測試」來判斷運動強度,簡單的區分:
※小叮嚀:從事任何運動強度,如有身體不適,請立即停止當下的運動並適當休息哦!
當然運動還是要「持之以恆」,只要選擇適合的強度,堅持下去,一定會看到效果!另外,以跑步為例,用固定強度跑一段時間、一段日子,或許可能會覺得很無聊,以下提供幾個循序漸進的變化給大家參考:
如果您運動單純為了健康,項目不侷限在跑步,您就可以將幾種運動交叉進行,例如,單車、游泳、跑步…等。
以上改變運動方式的目的,是為了破壞身體的適應,使身體不斷再進步,別忘了運動是需要持之以恆,沒有什麼短期瘦身的迷思,當然過程中需要不斷注意是否過度疲勞。其實「運動」就是跟自己的身體對話,但如果可以建議有個教練協助,能讓您運動起來更安全且事半功倍喔!
文章編輯:阿德教練
Chrome: https://www.google.com/chrome/browser/desktop/index.html